看德国人如何活化乡村庄园资源,回归自然才是硬道理!
| 招商动态 |2018-07-02
目前100000+人已关注加入我们
一个古老的国家,一支严肃的民族,却拥有浪漫主义的田野情怀,德国人对于庄园的设计和空间的配置,有着独到的坚持。
二次世界大战后,德国境内断壁残垣,多处亟待重建。于是地方社团纷纷自愿投入整治家园的工作,最初是以植栽和绿化为主要内容,后逐渐拓展为农村庄园美化运动。
一九六一年,德国联邦农业部更将该运动升级为全国性的农村庄园竞赛,当年的主题是「我们的农村庄园应更美」。随着时代变迁,二○○一年,增加了「我们的农村庄园有未来」作为副标题,至二〇〇七年,则完全以「我们的农村庄园有未来」作为竞赛主题。
从战后重建的必要性,演变至今日的永续发展基调,这种「由下而上式」(bottom up)的农村庄园竞赛与时俱进,并成为德国农村庄园更新计划的滥觞。
一九六〇至七〇年代,一连串现代化建设的过程,将农村质朴自然的原始面貌,覆上一层厚重的都市气息:水泥铺面、道路拓宽、增辟安全岛、金属线围篱、混凝土墙⋯⋯等。
农村环境面临巨幅变迁,天然资源及物种流失,导致大雨过后淹水、交通安全及噪音问题也堪虞。这些骤变让村里的居民重新思索:自己的住家环境,该如何做才能兼具生态和现代化?
位于北莱茵西伐利亚(North Rhine-Westphalia)邦的欧豪村,是个仅有五百八十位居民的小农村,占地约四百公顷。一九九〇年起,村民终于无法忍受欠佳的生活条件,决定进行生态改造。
一九九三年,欧豪村达成杰出的成果,赢得德国联邦农村更新金牌奖;一九九六年,欧豪村被欧洲各国选为「欧洲生态示范庄园村」;
二〇〇〇年在汉诺威(Hannover)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,它更成为德国展示其在结合生态、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上的傲人模范。
自一九九〇年代起,历时三年的努力,欧豪村的改变包括:1.去除柏油改铺透水砖;2.缩窄道路、两侧辟绿带,以吸收地表径流;3.大量植栽、绿化景观,还居民一个绿色环境。
中国庄园智库•庄园经济研究院,秉承“研创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”的发展理念,致力于庄园经济的研究、应用与推广。为乡村振兴、民族民俗文化构建、环境治理与建设、生态修复、智能城乡开发等项目,提供前期定位、构架等综合服务。承揽相关项目策划、规划、设计、监理、运营管理、金融投资、品牌包装、受托运营、乡村种养技术指导与培训及技术资料编辑、农资产品代理销售与推广、政府购买服务及政企招商引资等系统业务,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、为和谐美丽中国建设,组织高效的系统服务。
农村景观回归自然
这座朴实安逸的小村里暗藏什么学问呢?
不难发现现代化的痕迹:停车场和道路由水泥或柏油材质铺成,但如今已部分铲除,以植草的地面、透水砖或自然石取而代之,而且车道的缝隙扩大,主要作用是增加透水性。
「用水量愈来愈多,造成地下水位降低,因为水经由排水管排掉了,而不会进入地下水层。如果不用水泥,水就可以回到土壤里。」
一九九〇年以前,使用的是地下排水系统,混合雨水和家庭废水,一并排放至污水处理厂。如此一来,可以循环回收的雨水,就浪费掉了。
重现土壤、植物和碎石后,等于设置天然的集水和导水系统,比起混凝土排水沟,更能活化资源及涵养地下水源。道路两旁辟绿带,吸收的水分又回流成地下水再利用,从家家户户的水龙头里流出来。
村里的公家花园旁有一幢房屋,顶上装有蓄存雨水的导管。下过大雨,捧着双手置于导管下,收集到的雨水便哗啦啦地坠入掌心,再流溢至下方的圆桶中,这些雨水可供灌溉那片小花园。此外,村里的低洼处也划为湿地或滞留池,保育水资源的同时,也复育当地动植物。
我院专业提供中草药白芨种苗
——优质优价 一条龙服务
提供优质白芨苗
负责栽培技术、肥料及病虫害防治系列服务
可签成品收购合同
我院现已扶持白芨种植1万多亩,可实地考察
联系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