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旅游精彩】荣昌探索非遗+文创模式,让非遗技艺穿上时尚外衣!
| 招商动态 |2018-07-02
荣昌
让非遗技艺穿上时尚外衣
以文化创意引领本地丰富的非遗文化
探索出一条非遗+文创的旅游商品新模式
连《中国旅游报》都被此吸引
到底荣昌有何技能?
让非遗走出不一样的发展之路?
今年全国两会期间,重庆市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西装上别着的一朵红艳“海棠花”吸引了人们的目光。“海棠花”是以荣昌三大非遗之一的荣昌夏布为原料开发的衍生品。
近年来,被誉为“海棠香国”的重庆市荣昌区,以文化创意引领本地丰富的非遗文化,探索出一条非遗+文创的旅游商品新模式,让古老的技艺和文化穿上时尚的外衣,重新焕发了生机活力。
非遗资源转化商品
位于重庆西部的荣昌区古名昌州,物华天宝,旅游资源丰富,以安陶、夏布、折扇三大非遗融合创新的旅游商品,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。
荣昌陶起源于川渝交接的安富街道,以“红如枣、薄如纸、声如磬、亮如镜”而闻名中外。新中国成立后,荣昌陶参加了全国第一届民间工艺美术品展销会,与江苏宜兴紫砂陶、广西钦州陶、云南建水陶一起被评为中国四大名陶。如今,安富街道有文创企业40余家、规模制陶企业15家,2017年,陶产业年产值达25亿元,接待游客10万人次,旅游收入1700万元。
荣昌夏布历经千年风雨,从汉代的蜀布发展到唐代的斑布再到宋代的筒布,最后到如今的夏布。截至目前,荣昌有夏布企业173家,其中拥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26家。同时,夏布产品结构得以进一步优化,深加工实现新的突破,以自然、简约、时尚设计风格为主线,被制作成家居饰品、床上用品、中高端服装等,出口至韩日、欧美、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,2017年出口创汇达上亿美元,并作为首个在西澳亮相的中国本土品牌、本土原创设计的代表,参与了2017中澳旅游年“中国沉思·时尚之旅”时尚艺术展,在赢得海内外广泛赞赏的同时,也形成了中国的时尚效应。
荣昌折扇与江苏苏州的绢绸扇、浙江杭州的书画扇并称为“中国三大名扇”。近年来,在继承、发扬传统手工技艺的同时,荣昌的制扇匠人努力开发新工艺,产品由原来的正棕、全楠、皮底、硬青、串子五大类154个品种增至十大类,新增全棕、檀香、羽毛等三百多个花色品种,其中以传统黑纸扇和棕竹扇最具特色。
随着安陶小镇、夏布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的落地开业,无数游客也慕名来到了荣昌,他们将经文创重新演绎的安陶、夏布、折扇带到世界各地,让这些以非遗技艺研发的旅游商品成为荣昌一张靓丽的名片。
项目落地衍生产业
近年来,荣昌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、传承与利用工作,在保护中传承、在传承中利用,让非遗活起来传下去,打造非遗产业群。
早在2015年,荣昌就已经提出以国家级“非遗”为基础大力发展特色传统文化产业,大力实施文化强区战略,将非遗文化与特色小镇相结合,打造陶文化创意产业园、安陶小镇、夏布时尚小镇、夏布文化展示平台,让非遗可以真正地“活起来传下去”。
以荣昌陶为主的安富街道建立荣昌陶博物馆,有近1万件陶器文物和精品,其中常年展出1000余件;荣昌陶实训基地年接待中小学生和游客2万多人次;荣昌陶销售展示中心引进16名省级和国家级工艺美术和陶艺大师入驻;占地90亩的荣昌区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、陶器交易市场业已建成;荣昌陶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迅速,现有文创企业40余家,2015年被市文化委评为第三批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;2017年开街的安陶小镇短短一个月就吸引了23万游客,带动经济消费5000余万元。
在荣昌城区濑溪河与荣峰河交汇处,重庆市兴荣控股集团与重庆梅江园旅游开发集团投资4.6亿元打造的中国夏布·时尚小镇占地面积达60亩,是荣昌区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的重点项目之一。小镇建成开放后,将引入国内外数十家夏布生产、研发、出口贸易品牌企业的旗舰店入驻。届时,人们就可“游夏布小镇、体文化传承、赏滨河风光、品香国美食”,领略荣昌非遗传承的魅力和独特之处。
政府搭台农民致富
“荣昌各类非遗共有13大类116项,过去束之高阁式的保护让我们不堪重负,必须寻求新的突破。”荣昌区委常委、宣传部长赵天智说,荣昌的思路是让非遗回归生活的土壤。荣昌区委、区政府设立了专项资金,在非遗产品提升、创新、新品研发、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给予支持;同时积极推进文创产业招商引资,重点打造了安陶小镇、夏布小镇等,为荣昌的非遗文化创新了一批独具地方特色的非遗旅游商品。
针对产业集聚程度较低、创新能力较差、人才队伍较弱等问题,荣昌区委、区政府着力建设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、市级“非遗”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和市级“非遗”传承教育基地,重点发展陶文化产业、夏布创意产业和文化用品产业等三大文化产业集群,创建国家级“非遗”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。同时,通过“借脑借力”和“以人兴文”战略,培优、引进和培育了一批文化名家和文化产业人才,也吸引了一批龙头企业前来拓展新兴文化产业。为推动传统非遗产业技改研发、提档升级,荣昌还增设传统产业扶持专项资金,鼓励培养技能人才做“传播者”,加大夏布衍生品开发力度。
政策引导激发了民间资本参与非遗保护利用的积极性。云宝夏布有限公司董事长姜荣与清华美院艺术家合作,在2009年创作了国内首幅夏布画。公司主导创作的茶汤染色夏布双面绘画和夏布双面四联屏,分别于去年和今年获得重庆工艺美术金奖。
“非遗”还是当地农民创业致富、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。目前,荣昌陶瓷企业近30家,总产值达到30亿元,带动就业6000余人。全区共有夏布出口企业29家,年产值约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13家。仅在在盘龙镇返乡农民工夏布微企孵化园,就创办了近百家微型企业,千余户家庭生产作坊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,年产值已经上亿元。
重庆市荣昌区旅游景区管理委员会整理发布
编辑|温冬梅
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,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,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