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五星支部创评】车头村:从“软弱涣散”到“红旗村”的嬗变
| 招商动态 |2018-06-13
车头村位于田头镇南部,田黄公路穿境而过,梅江河绕西而行,是田头镇南部的中心村,党员50名(其中女党员4名),建档立卡贫困户138户607人,属十三五贫困村。2015年以前,车头村班子涣散、社情复杂、经济发展落后,是名副其实的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。为彻底改变软弱涣散的落后面貌,车头村从建队伍、树形象、抓产业、建新村、促发展等方面入手,扎实开展集中整顿,始终围绕发展抓党建、抓好党建促发展,全面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、凝聚力和战斗力,实现了从软弱涣散村到田头“火车头”红旗村的嬗变。
两学一做聚活力
“3+X”模式真学
扎实推进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,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,采取“3+x”集中学习的模式,抓实党员的理论学习,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。
立足岗位实做
创新设置创业就业服务、精准扶贫服务、公益事业服务三个服务型党小组,明确党员示范区、责任岗,组建了四个党员志愿者服务队,组织开展“一名党员一面旗、我是党员我承诺”活动。
三项清单严改
建立问题清单、整改清单、责任清单三项清单,查找并解决突出问题57个,提振了村“两委”班子和广大党员干事创业的精气神,形成了工作合力。
规范建设树形象
抓阵地强堡垒
先后整合资金10万余元,大力实施村部维修加固和规范化建设,达到了“一站三室七有”标准,建立了便民服务站、创业就业服务站、精准扶贫工作室、综治中心“两站一室一中心”综合服务平台,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。
抓制度促规范
成立村民理事会、村务监督委员会,建立完善了“四议两公开”、“三务公开”等制度,规范了民主管理,提升了村“两委”班子威信。
抓管理优服务
严格执行“一制度两办法”,实行上下班打卡,每天都有村干部值班,方便群众办事,对行动不便的群众,还提供上门服务,全年,累计代办业务430余起,实现了“业务办理家门口”。
产业扶贫带民富
支部引领,扶持创业
村党支部一班人先后两次外出到赣州等地招商引资,发挥人才资源的作用,成功引进返乡农民温海荣创办“大丰收蔬菜基地”;支部书记温会昌带领创业就业服务党小组,一线奋战两个多月,帮助流转土地350余亩,协调解决各类矛盾20余起,顺利推进了项目落地建设。近年来,在村党支部的大力扶持下,全村共有小微企业、合作社10家,形成了创业示范一条街,2017年,连达电子厂被县人社部门挂牌“扶贫车间”。
党员帮带,聚集产业
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让党员聚力带民富。例如党员大户温荣生与福建连城地瓜干厂联姻合作,示范带动群众发展地瓜产业150余亩。在先锋模范的示范引领下,全村制种面积达600余亩,发展烟叶产业110余亩,席草、花生等产业蓬勃发展。
党群连心,共促脱贫
充分利用好产业基地和扶贫车间两个就业平台,通过土地流转、入股分红、园区务工、生产经营等方式实现增收致富,真正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上,如“大丰收蔬菜基地”利益链接产业分红覆盖本村及周边村贫困户187户。三年来我村实现脱贫69户340人。致富带头人温海荣光荣地向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。
攻坚克难建新村
村庄大变样
车头新街是车头村形象窗口,改造前,该街道路面破烂,污水横流,街道两旁乱搭乱建,严重影响交通安全和村容村貌。车头村抓住实施新街新农村建设的契机,大力实施村庄整治。党员干部带头拆。党员温高生带头率先拆除违章搭蓬,示范带动整条街的违章搭蓬在一周内就全部拆除完毕,共拆除2300余平米。志愿者督促建。组建工程建设监督党员志愿者服务队,加强了工程质量监督,有效地推进了项目建设,实施街道“白改黑”1400米,铺设下水道2300米,外墙粉刷16300㎡,安装路灯74盏。党员示范区精细管。设置了党员示范区,通过分区划片管理,切实改善了车头新街环境。
社会大稳定
第一书记陈礼平,结合自身的行业优势,组织县公安局帮扶工作队大力开展“法制融入扶贫路、特色帮扶树新风”活动,将禁毒、扫黑除恶、赡养老人等法制宣传融入到精准扶贫工作中来,全年调处矛盾纠纷21起,化解信访积案1起,实现“矛盾纠纷不出村”。
素质大提升
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,党员带头,积极引导群众移风易俗,通过开展十九大精神、脱贫政策、乡风文明等主题宣讲文艺汇演活动,组织开展“党员示范岗”、“清洁卫生家庭”、“最美田头人”等评选活动,营造了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,实现群众素质大提升。
供稿:田头镇党委
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,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,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。
